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内科 >> 肾内科 >> 急性肾功能衰竭 >> 问答

急性肾衰竭少尿

问题描述:

问题回答

急性肾衰竭是指肾脏功能突然急剧下降导致的一种疾病,临床上常出现少尿、高血钾、高尿素氮和高肌酐等症状。少尿则是其典型症状之一,其病因、病理生理机制、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如下。

病因:

导致急性肾衰竭少尿的病因很多,包括下列一些原因:

肾脏本身病变:如急性肾小球肾炎、急性早期间质肾炎、急性肾实质损伤等;

肾脏血流灌注不足:如血容量减少、心源性休克、血栓形成等;

肾脏内积聚物对肾脏的直接毒性影响:如药物中毒、重金属中毒等;

泌尿道阻塞:如膀胱出口梗阻、尿道梗阻、前列腺增生等;

其他因素:如急性肾盂肾炎、急性血管性肾损害等。

病理生理机制:

少尿的形成机制十分复杂,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:

一是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。由于肾脏的功能受到抑制,多数病人的肾小球滤过率减少,进而导致尿量的明显下降。

二是肾小管重吸收的抑制。在病情发展过程中,肾小管的吸收作用也会受到一定的抑制。正常情况下,小管细胞对水分的重吸收机制一直在进行,但在急性肾衰竭的情况下,限制了这一过程,导致最终的排泄功能失常。

临床表现:

急性肾衰竭少尿的主要表现是尿量明显减少,一般不超过400毫升/日。在尿量减少的同事,血中肌酐、尿素氮逐渐上升,过多的钾、磷等物质不断积聚在体内,导致“血液毒素症”。

病人可以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,如: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振、口干、口臭;心动过缓、心率不齐、心力衰竭;血管收缩、水钠潴留、反应迟钝、嗜睡、昏迷、抽搐等。发生严重的电解质紊乱(如高血钾、低钙血症等)还有可能产生心脏疾病,甚至出现暴死等。

治疗原则:

少尿是急性肾衰竭病程中不可忽略的一环。有针对性的治疗,能有效帮助病人提高尿量,从而逐渐改善病情。

1.病因治疗:针对不同的病因,采用适当的药物和手术治疗,如肾血管造影、肾内科介入等。

2.液体治疗:适当的补液,可以很好地改善少尿症状。但是,对于病人肾脏病变比较严重、心肺功能不佳、水肿明显,可能过多的补液会导致负担加重,影响肺及全身水电解质的平衡状态。因此,对于补液剂量需慎重考虑。

3.利尿剂治疗:对于如何选用利尿剂,应根据不同病因进行妥善处理。一般而言,以呋塞米、甲氧苄呋酮为主,相对安全、剂量容易调整,这类水平随尿钠增加而利尿剂,在缓解少尿症状,提高尿量上比较有效。

4.注意电解质紊乱:影响病人透析时间的减短,合理调整可能缓解少尿症状,如加速钙离子排泄,去除体内过多的钾离子等。

总之,急性肾衰竭少尿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的疾病,一旦发现应及时加以处理。病人在治疗过程中,需遵循治疗原则,严格执行医师的指导,合理用药,确保食物、水分的合理供应,保持稳定心态,争取早日康复。